科技巨头竞技面部识别 民众每天扫脸成常态
时间:2023-02-08
浏览:83
虽然在某些地区,隐私担忧已经促使面部识别技术的进展放缓。但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扫描面部。从付款到访问居民区、学生宿舍、酒店宾馆等,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面部扫描。这项技术甚至被用来解决数十年来1个老大难问题,即北京天坛厕纸经常失窃问题。这些公共厕所如今安装了自动出纸机,它们可识别用户面部,从而阻止频繁进入者。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旗下在线支付服务蚂蚁金服开通了新的功能,其4.5亿用户可通过自拍登陆在线钱包。中国建设银行允许用户在某些自动贩卖机上通过面部扫描支付,专车应用滴滴出行也正利用面部识别技术验证司机身份,百度已经开发出需要面部识别才能进入的门,它们可被用于办公室或售票景点。
中国人对这种技术的青睐已经帮助打造出世界上首个面部识别“独角兽”,即位于北京的Face++,该公司于2016年12月份第三轮融资时筹资1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作为北京旷视科技(Megvii)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型视觉服务平台,Face++已经将其软件授权给滴滴出行和蚂蚁金服使用。在中国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银行门口通常会排起很长的队伍,Face++从中嗅到了首个商机。该公司称:“你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办理自己需要的业务,为此我们为金融科技部门提供面部识别服务。”现在,Face++计划将重点放在零售业。
虽然中国面部识别技术背后的基础性人工智能研究与欧美处于类似水平,但中国在商业应用中已经取得领先优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体识别技术专家冷彪(音译)说:“谷歌并未全力追求面部识别技术,因为它有更高的长期愿望,实际上其面部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中国大公司更加关注短期收益,它们视面部识别技术为利用AI取得先手的最快、最好方式。”
中国的面部识别初创企业也在获得积极反馈:它们的技术被使用的越多越广泛,就会变得越好。随着现实生活中的商业应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反馈回系统中,进而帮助改善深度学习。如果所有AI应用那样,访问数据至关重要。中国庞大的人口与宽松的隐私法相结合,促使获取信息宝藏的成本超低。
冷彪说:“中国对收集别人的照片没有监管,为此在中国收集数据比在美国容易得多。早期,你甚至可以只花5元钱就能买到别人的照片。”上海Simmons & Simmons的律师Xun Yang说:“直到最近,中国人都将隐私视为消极观念。直到2009年,首部明确禁止滥用个人信息的法律才出台。”
有鉴于此,与西方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公司在推出面部识别技术方面显得更加大胆。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于2011年称面部识别“让人毛骨悚然”,并承诺不会创建用户照片数据集。到目前为止,面部识别技术在美国的商业应用仅限于标注社交媒体照片中的人。
虽然Alphabet旗下智能家居子公司Nest也将面部识别技术整合到其安全摄像头中,但其功能在伊利诺伊州受限,因为该州执行严格的生物识别数据采集法律。此外,面部识别技术还可能被滥用。与指纹不同,面部识别可被动进行,意味着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被检测。中国政府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在火车站的监控摄像头中,以提醒警方注意那些被禁止旅行的乘客。
通过与政府ID系统互相配合,中国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包括面部识别)市场正不断扩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身份验明照片数据库,里面拥有超过10亿人的照片,而美国仅为4亿人。此外,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将身份证插入芯片阅读器中,以便设置手机号码、购买车票以及入住旅馆等。中国也是世界上首个在身份证中植入射频身份识别技术的国家。